来源:人气:1005更新:2022-05-09 10:35:26
作者 | 姜小鹤
来源 | 十二朵女王的生活笔记
ID | egoshe
《后宫名利场(职场)人物对话分析录》
对话人物:
甄嬛、沈眉庄、安陵容、夏冬春
对话背景:
秀女们进入殿选环节。
此处要特别说明一下,其实从殿选的各种细节就足以看出后宫这个名利场的运作规则了,最最典型的一个细节:
皇帝和太后坐在高堂之上,太监介绍每一位秀女时,都是都明确的官职title的。
选秀的本质就是一次权力和势力的整合。
图片来源:《甄嬛传》
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再去看甄嬛、沈眉庄、安陵容、夏冬春的语言和表现,就会发现她们各自性情的不同、行为动因的区别、以及各自的问题和局限。
对话内容详析:
秀女们都准点入宫准备殿选了,安陵容姗姗来迟,惹来了主事姑姑的抱怨,说你怎么迟到了,宫门一关,你这一年不就白来了。
安陵容连忙解释:
“我住得远,一时又叫不上脚程快的马车,所以延误了,还请姑姑宽恕。”
图片来源:《甄嬛传》
这个姑姑上下打量着安陵容,一副啧啧的表情,心想穿着如此寒酸的确是住得远些,也不值得为难啥,便说:
“行,快进去吧。”
图片来源:《甄嬛传》
安陵容得到姑姑的放行,便热络地说起了好话:
“今日托姑姑的福才没有延误,若碰上旁人哪还有这样的福气?”
图片来源:《甄嬛传》
安陵容这恭维话说得有些过了。
她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去讨好这个姑姑的,说我的命运都是掌握在你手里的,你一松口放行,就是我莫大的福气啊。
被安陵容恭维成这样,这个姑姑自然开心,忍不住夸赞她一句:
“嘴还挺甜的。”
图片来源:《甄嬛传》
安陵容主动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这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自卑。
这对于安陵容来说,是一种生存话术和姿态套路。
尤其是结合她在殿选时的表现,就足以说明这点。
安陵容一开始是没被皇帝看上的,当她听到“撂牌子、赐花”这话时,是无奈和失落。
图片来源:《甄嬛传》
但她还是非常恭敬地说出了后面这句话:
“安陵容辞谢皇上太后,愿皇上太后身体安泰,永享安乐。”
图片来源:《甄嬛传》
从后面很多剧情细节都能看出安陵容对礼仪这方面的了解并不甚多,她这时候讲这种话绝非是要表达自己懂礼仪,而是趁机刷一下存在感。
她的目的就是抓住任何一线希望都不放弃。
该如何理解安陵容这种心理呢?
打个比方哈,就拿高考备考的时候,尤其是学文科的同学,老师都会教授一种做题得分技巧:
高考的时候,如果碰到不会做的题,不要慌张。
把你掌握的能跟这道题扯上关系的知识点都字迹工整地写上去,哪怕答非所问。
只要你字迹工整,阅卷老师虽然一看你不会做这题,但会给你适当的态度分。
安陵容就是这种应试思路。
果然,她此话一出,得到了监考人太后的好评:
“旁人被撂了牌子都是一脸的不高兴,你倒懂规矩。”
图片来源:《甄嬛传》
得到太后的关注后,安陵容说出了展示她奴颜婢膝的一句话:
“陵容此生能有幸进宫,见到皇上太后一面,已是最大的福气。”
图片来源:《甄嬛传》
这跟她和那个姑姑说话的套路是一样的,就是无尽的压低自己,捧高对方。
这恰恰是安陵容能入选的真正原因——
在权力面前,她是乖巧的,懂事的,好掌控的。
就在这时一只蝴蝶落在安陵容头上的那支海棠花上,皇帝便说:
“鬓边的秋海棠不俗,皇额娘,既然她都戴着花了,就别赐花了。”
图片来源:《甄嬛传》
于是,安陵容就入选了。
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觉得太后满意安陵容是觉得她懂事,皇帝是因为甄嬛给她头上插的这朵秋海棠才改主意的,所以安陵容入选全凭甄嬛。
私以为,这朵秋海棠有很深的寓意,并非这么简单。
首先,这是对皇帝对安陵容态度的一种直观反映,最初看到安陵容的时候,他是摇头否定了的,但看到秋海棠就改主意了。
可见安陵容只不过是满足了他的一时情趣,并非是安陵容本身的特质吸引了他,这变相地为后面安陵容被皇帝当作玩物埋了伏笔;
其次,这支秋海棠是甄嬛给安陵容戴上的,这暗示了皇帝和甄嬛的审美和情趣的一致性,为两人后面能生发出爱情这种东西做了铺垫;
最后,这是对安陵容和甄嬛关系的提前预告。
安陵容自己知道她入宫这事是凭借了甄嬛的光,所以她入宫后一直在做的事就是摆脱甄嬛对她的压制。
她想和甄嬛平起平坐,或者说她想变得和甄嬛一样好。
当安陵容和夏冬春发生争执,甄嬛善良地出面为她解围后,安陵容对甄嬛说:
“今日之恩,没齿难忘。”
图片来源:《甄嬛传》
看后面的剧情就会知道安陵容忘的是有多快,其实这话仍旧是安陵容的话术和套路。
有一种人,因为他们没有别的能力和价值,就只会在语言上为别人提供情绪价值。
安陵容就是这种人。
所以,我职场中和生活中都尽量避免和安陵容这类人打交道。
他们虽然嘴上说着恭维和尊重的话,但实际上做起事来,经常不管不顾,就像华妃说的那样:
“人前是笑脸,背后是刀子。”
写完安陵容的对话部分,我们来看一下三姐妹初次相遇的对话。
事情的起因是,安陵容端着茶杯不小心洒在了夏冬春身上,惹怒了夏冬春,夏冬春的第一反应是:
“你是哪家的秀女啊......”
图片来源:《甄嬛传》
这就是后宫名利场,一遇到事,先报家门。
安陵容自然知道自己家门不够硬气,她吞吞吐吐:
“我......我叫安陵容,家父......家父是......”
图片来源:《甄嬛传》
这也能侧面看出安陵容的心理素质不太行,遇到事,就容易慌。
看她这样,夏冬春更加不依不饶:
“难道你连自己父亲的官职也说不出口吗?”
图片来源:《甄嬛传》
安陵容只好小声回答:
“家父松阳县丞安比槐。”
夏冬春看清家门势力后,知道安陵容小门小户出身,便开启了她那种高高在上用权力碾压别人的快感,她挖苦安陵容:
“果然是穷乡僻壤里出来的小门小户。”
图片来源:《甄嬛传》
这时一旁有热心的围观群众给安陵容提醒:
“你可知你得罪的是包衣左领家的小姐夏冬春?”
图片来源:《甄嬛传》
这话再次反映了后宫选秀的本质。
不在乎秀女是谁,而是秀女的家族势力和官职,大家都是按照这种权力和势力等级来为人处事和社交的。
所以,接下来甄嬛前来给安陵容救场时对夏冬春说的这话就是暴露了甄嬛的问题。
甄嬛为安陵容解围:
“一件衣裳罢了,夏姐姐宽宏大量,不值得生气。”
夏冬春便问:
“你是谁?”
甄嬛自报家门:
“家父是大理寺少卿甄远道。”
看到没,这就是名利场的生存规则。
图片来源:《甄嬛传》
夏冬春一听便开始露怯了,她嘀咕:
“大理寺少卿,也不是什么高官。”
不是高官,但也好歹有影响力,不像安陵容那么好欺负了。
图片来源:《甄嬛传》
甄嬛则追上一句:
“凡事不论官位高低,只论个理字。”
图片来源:《甄嬛传》
就是这句话,暴露了甄嬛很大的问题,这是她在后宫栽个大跟头不得不离宫出走的根源性问题。
在后宫这种名利场,甄嬛想不论官位高低,讲“理”,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皇帝的价值观非常不近人情,但是不会栽跟头,那是因为他有皇权的支撑,他并没有偏离自己的位置。
而甄嬛想在后宫这种生杀予夺的名利场讲理,就很不现实,因为她没有皇帝那样的权力和地位支撑。
我前面就写过,眉庄敢和华妃那样公开对峙,是出于无知和仇恨。
而甄嬛那么积极地斗倒华妃,也源于她这“不论官位大小,讲一个理字”的理想主义价值观。
但是当她斗倒了华妃,皇后、太后和皇帝都是不跟她讲理的,对她打压和甄家势力的瓦解就随之而来。
甄嬛的政治谋略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她是回宫之后才把之前讲理的天真价值观摒弃掉的。
因为在弱肉强食的名利场上,只有弱者思维才会想要去讲理,而强者就是干,不纠结,不解释。
回宫后的甄嬛就是悟到了这一点,她才能一路攻坚向前的。
除却父亲的官职,夏冬春对甄嬛的另外一个判断是:
“你自负美貌,以为必然入选,便可以指使我吗?”
图片来源:《甄嬛传》
甄嬛则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夏冬春一番:
图片来源:《甄嬛传》
最后夏冬春被说得无言以对,只好悻悻地走掉,故作镇定地给甄嬛留下一句“我会记住你的”。
真的是甄嬛那番话说动了夏冬春吗?
显然不是的,是甄嬛父亲的官职、甄嬛的美貌、以及甄嬛能说会道的口才,让夏冬春意识到这个主,惹不起。
你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局限性。
眉庄和甄嬛的这句对话也把眉庄的致命局限体现的非常明显。
皇帝和太后分别选中了甄嬛和眉庄之后,皇帝还特意下令对一旁失礼的秀女作了处置。
对皇帝这一行为,甄嬛get到的是:
“可是皇上,孙妙青只是胆小而已,并不是大错。”
图片来源:《甄嬛传》
这时的甄嬛,已经窥见了皇帝的不近人情,或者说她能感觉到皇帝这人不好处,很薄情。
但是眉庄却丝毫没有意识,她的反应是:
“天子威重,孙妙青是太不稳重了。”
图片来源:《甄嬛传》
眉庄一直被父母教育着要做符合后宫需求的知书达理的淑女,导致她对皇帝的判断仅停留于权力和服从层面。
她压抑自我,也很难把皇帝当个人去看,自然就意识不到皇帝的绝情。
眉庄真正意识到皇帝和皇权的绝情,那也是她进宫之后最痛的领悟了。
《甄嬛传》虽然长达七十多集,但是一点都不啰嗦,第一集就信息量巨大,把主要角色和人物关系、人物特征等全都交代出来了。
而三姐妹团也从这时候初具雏形,三姐妹各人的优势和致命局限也都交代出来了,为接下来三姐妹团的发展和纷争做了前情预告。
图片 |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1-2022 大禹电影网